Publishing knowledge
专著:根据学术论文的长短,可分为单篇学术论文、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三种。一般超过4—5万字以上可以称为学术专著。学术专著比发表单篇论文更具学术价值。因此,在评定职称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加分和认可。
学术论文,学术通常是指专深而系统的学问,而论文则是指研究、讨论问题的文章。因此,所谓学术论文就是在科学领域内表达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在理解学术论文的时候,我们还必须把握下面两层含义:
一、学术论文的范围限制在科学研究领域,非此领域的文章,不能算学术论文,如新闻报道、报告文献、散文和杂文等不能算学术论文。
二、学术论文限制在学术领域,但并不是科学领域的所有的文章都是学术论文,而只有表达科学研究新成果的文章才是学术论文。
编著:一种著作方式,基本上属于编写,但有独自见解的陈述,或补充有部分个人研究、发现的成果。
编:可以是自己或多人的作品或别人的作品编辑成书。
著、编著、编都是著作权法确认的创作行为,但独创性程度和创作结果不同。著的独创性最高,是绝对的原始作品;编的独创性最低,是演绎作品;编著则处于二者之间。
教材则有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
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辅导资料、计算机光盘、报刊杂志教学实物等等。教师自己编写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
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从目前来看,教科书除了学生用书以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图、卡片、音像带等。
书号即国际标准书号,简称ISBN。书号在书的封底的条形码和一串13位的数字,是由我国新闻出版总署分配给各个出版社的。
书号使用范围:书本、小册子、缩微复制品、教育录影带或电影、混合媒介刊物、微型电脑软件、地图、电子刊物。
在我国常用的书号有:单书号、丛书号、电子号。
单书号:即一本书一个单独的书号。单书号的管理费相对高一些。单书号出版物可以在国内任何渠道及新华书店发行销售,也能用于评职晋升。
丛书号:一套书一个书号,(一般出版社4—6本)。丛书号出版物单本不能在新华书店等一渠道发行,且丛书在评职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评职出书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当地评选对书号的规定。
电子书号:音箱出版社或电子出版社的号,外观与一般纸质图书书号一样,但是这种书号的出版物必须配光盘出版。电子书号无需中国版本图书馆分配CIP数据。电子书号出版物也能用作评定职称依据。
CIP是图书在版编目,是向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中国申请核发图书在版编目数据。须填报的著录数据项目包括书名与著作责任者项、版本项、出版项、丛书项、附注项、标准书号项;检索数据项目包括图书识别特征的检索点和内容主题的检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