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shing knowledge
出版社出书要求有很多,本篇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出版社出书对书稿编写的要求是什么。书名、主编、编者一定要在交稿前确定下来的,书名、主编、编者一定要在交稿前确定下来的,发稿时上报新闻出版署后就不能修改了。
1.编写基本要求出书
1.1 政治性
(1) 不能把台湾、香港、澳门等同于国家。
(2) 我国省、市、自治区(5个)、直辖市(4个)等行政划分名称,必须准确。
(3) 凡是涉及我国版图的图形要特别慎重,边界和岛屿不能省略。
(4) 外国已更名的国家或地区,根据文内情况,使用相应的名称。
(5) 对宗教、种族、民族的描写要客观,有争议的删除,法轮功等非法的要删除。
(6) 对性的描写要客观、科学、与医学相关,不必要的要删除。
正确:中国台湾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大陆对应,香港-内地对应
前苏联,前联邦德国(西德)、前民主德国(东德),前南斯拉夫,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首尔(不要写汉城)。
1.2 科学性
(1)名词术语:对同一概念的用词、拼写、解释、缩写、单位等,前后统一。
(2)单位符号:表示方法、中英文、括号、前后单位、特殊西文字母。
(3)数据:表示方法、数量级、抽查核对、单位是否能省略。
1.3 通俗性
(1)通顺语句,符合中文语法要求。
(2)翻译痕迹很重的语句、繁琐的长句,适当变换句式、添加标点符号。
(3)用字准确,尽量使用术语、字典推荐的正字,必须用规范的简化字。
2. 书稿的构成及要求
2.1 封面
代封面:书名、版次、作者姓名、出版者名
版次:第1版不用写,阿拉伯数字,不加括号
2.2 内封
除代封面内容外,增加编者姓名(可能去掉部分抬头)
编者姓名排序
(1) 要求:按姓氏笔画、汉语拼音、出现章节先后排序,也可不排序
(2) 写法:编者(按****排序)(以****为序) 没有特殊要求
(3) 排序
按姓氏笔画,逐个字数笔画,横竖撇点折。
按汉语拼音,以字典出现先后顺序为准,电脑排序正确(多音字除外)(以上两种排序方法,姓相同的,两字在三字前,字数相同再比较第
二个字)
按章节先后顺序,逐一与正文核对,重复的只写第一次
无特殊要求的,不可以改变编者顺序!
主编、副主编、主审等项目,2人以上,绝对不能排序!主审不能是
编者!
主编、副主编一般排进编者,如确实未参加编写,需用批注特殊注明! 编者姓名
编者与章末署名要一致,名字要一致!秘书不一定参编,可有可无。
如果编者过多,另外一种内封的形式。
2.3 序言
非本书编者、级别较高的人所写,署名必须是具体姓名、年月,头衔不宜过多。
多个序言“序一”、“序二”??
序言中提到的与本书有关的:书名、编者、章节、大致内容请保持一致。序言的内容:不宜过分夸大,避免“第一”“最好”等;不能与前言过分雷同。
作序的专家名字可能出现在前言或内封中,请核对是否一致。
2.4 前言
本书编者所写,署名可以是第一主编姓名、所有主编姓名、或者用“主编”、“编者”。
前言的内容:不宜过分夸大,避免“第一”“最好”等;不能与序言过分雷同。
要核对前言中提到的与本书有关的所有信息
书名、编者(人数、单位数量)、章节(附录、索引)、大致内容、图表数量
最后的“感谢”中,删除有关出版社具体编辑的语句。
2.5 目录
确定上目录标题的级别,如上三级目录,三级标题全部上目录,四级及以下都删除。
核对目录与正文标题,如不一致,按正文修改目录,或参考相应的标题形式。 标题中一般不使用英文缩写,除常用CT、MRI等,更改为相应中文。标题后如有括号内容的,全书统一上目录或统一不上目录。
上目录级别的标题尽量不在其后注英文全拼、缩写等,尽量移入正文,目录可不上。
目录上的页码必须全部删除,如自动生成无法删除的,用批注标明
附录、索引、全书参考文献等,一般都需要上目录,并按一定顺序
2.6 标题层次(体例格式,配合目录级别)请注意下面的格式和标点符号!
第×篇 ××××
第×章 ××××
第×节 ××××
一、×××× (汉字,顿号,独占一行)
(一)×××× (汉字,无标点,独占一行或者后空一字格接排,不能直接为一段话)
1.×××× ××××。(阿拉伯数字,下脚点,后空一字格,接排)
(1)××××:××××。(阿拉伯数字,无标点,后为冒号,接排)
1)××××:××××。(阿拉伯数字,无标点,后为冒号,接排)
×××××:①×××××;②×××××。(正文中必须用此,且不能单独成段)
鱼尾弧【 】、方括号[ ]
此两级标题较特殊,一般应在某两级标题之间,位置相对固定
标题后面是接排还是独占一行,应根据上下级标题而定,但必须全文同一
如果两者都出现,层次没有区别,均改为【】,如有区别,要分大小
举例及错误示范
(二)×××× ×××××××××。(接排示例)
(三)×××× (独占一行示例)
××××××××××××。
(三)×××× (接排或者独占一行,如果直接分点,都不接排)
1.×××× ×××××××××。
(1)××××:×××××××××。
(2)×××× (没有正文直接分点的,后面不再加冒号)
1)××××:×××××××。(无论哪级标题,不能只有1无2)
2.×××××××××××××。
(四)××××××××。(错误示例,不能接一段话)
2.7 正文
2.7.1图形
(1) 所有图形必须有打印出来的纸稿,若是引用别人著作的图片,要么取
得作者的书面同意,要么对图做适当修改。
(2) 图题、图注只保留在电子稿或者纸稿中一处,要么全在电子稿,要么
全在纸稿。
(3) 图号:章内连续编号,2级或3级都可。2级(章-序号),3级(篇-章-
序号,章-节-序号)。
(4) 图题:所有图形都必须有编号、题目,放在图下,不能只有图注。
(5) 正文:文内叙述要注明“见图5-3”或者“正文接(图5-3)”,不能
只表述为“见下图”。
(6) 位置:正文先提到图,该自然段结束后,出现图占位的方框;没提的
必须补充。
(7) 图号连字符:为*-*,中间的为占半格的“-”,而不是占一格的“-”
(8) 图注:最后一个标点要去掉,分点之间要么都空格,要么都分号等。
图注的字体字号要和正文有所区别,否则工厂会排错。
图题、图注以纸稿为准是
图题、图注以电子稿为准是
2.7.2表格
(1) 所有表格必须随文排,不能集中在一起,表格全部以电子稿为准。
(2) 表号、标题在表格的上方,标注在下,如标注与正文易混淆,变小字
号。
(3) 表号:同图。同一稿件,图表编号级别一致。
(4) 正文:同图。文内叙述要注明“见表5-3”“(表5-3)”,不能只表
述为“见下表”。
(5) 位置:正文先提到表,该自然段结束后,出现该表的内容;没提的必
须补充。
(6) 表号连字符:为*-*,中间的为占半格的“-”,而不是占一格的“-”。
(7) 标点:最后一个标点要去掉,每个格的最后一个标点去除。
(8) 表格:应为真正的表格,应该是三线表,栏头、列头最好没有空项。
(9) 表格格式:尽量靠上(不用上下居中),详见3.5(8)的示例。
2.8 附录
(1)2个以上附录需要编号,附录1、附录Ⅰ、附录一都可,目录正文相同。
(2)附录内有图表时的编号:1个附录,顺序编号;2个以上的附录2级编号。
附表1,附图1,附表1-1,附表Ⅰ-1
图表编号需要2级的,附录编号不能选择“附录一”
2.9 索引
(1) 正文内被索引词标注下划线,工厂根据下划线自动提取。
(2) 索引词的下划线单个名词要连续,中文英文应该分开,不能是一条线,
非索引内容去掉下划线。
(3) 同一索引词几页内大量重复划线,没有意义,应该选择最能说明词条的
地方下划线,上索引。
(4) 不提倡作者手填索引页码:容易出错,加工时间比较长,作者也费时费
事。
出版社书稿编写要求
2.10 参考文献
(1) 公开性: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内部使用的文献,删除。
(2) 规范性:格式必须符合2005年参考文献国家标准,不符合的删除
(3) 正文内有参考文献脚标:必须核对连续性,与文后列表的对应性。
基本格式(注意标点):
1.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城市:出版社,年份.(中、英文原文专著)
2.作者.书名.版次.译者.出版地城市:出版社,年份.(译文专著)
3.作者.篇名.期刊名称,年,卷(期):起始页-终止页.(期刊文章)
4.作者.篇名.报名, 出版年-月-日(版次).(报纸类)
5.作者.篇名.网页[下载年-月-日].(网页类)
6.专利者.专利名称: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年(公告或公开日期).(专利类)
7.文件名.颁布单位.年分.(国家文件)
注意事项:
1.灰色背景的是特殊的地方,需要特别注意。
2.作者后面不加主编、编著等字样;三个人以上的才用“,等”字,前面要加逗号。
3.书名不能加书名号。
4.版次:第1版的此项不写,第2版以上的写,用阿拉伯数字。
5.如果是书,页码可有可无,最好不写。如写,年份后改为冒号:页码。
6.期刊的文章,期刊名称外国的可以用约定的缩写,卷可有可无,页码必须有(至少有起始页的页码,终止页可无,页码之间用“-”短线连接)。
7.期刊后面的页码不能简写,如从网上摘录的则需要补充完整,比如“1059-64”必须查证后补充完整“1059-1064”。
8.如果是析出文献,两个篇名之间用“//”连接,不再加“in:/见:”等字样。
格式举例:
1.何幕陶.医用行为科学.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谢启文.行为医学概论.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3.李兴民,王明旭. 现代行为医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
4.郝伟.精神病学.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5. Coon Dennis.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9版.郑钢,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6. SE Taylor.社会心理学.第10版.谢晓非,谢冬梅,张怡玲,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7版.孙健敏,黄卫伟,王凤彬,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 陈绍福,徐捷,胡志. 医院管理学教程.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9. Michael H,Ebert,PeterT, et al.现代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孙学礼,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