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快 权威性强 合理价格 省时省力是您评定职称的好帮手!

专利申请常见问题

Publishing knowledge

专利翻译存在哪些问题

分类:专利申请常见问题 时间:2021-11-30

  专利翻译一直是翻译界的挑战和难题之一,在翻译过程中,译员和校对人员不但要全面理解外文的技术内容,还要准确而恰当地用中文还原出来,因此,这比字面翻译的要求更高。以下以英翻中为例,基于多年实践经验,我们将翻译中所遇到的问题由浅入深总结如下:

专利翻译存在哪些问题

  1.文法问题

  这是一个关于准确性的问题,作为一个及格译员,无论翻译何种文献,均要首先克服的问题。我们作为专利事务所,提交的文字质量将影响一份专利的整个生命周期,所以更需严谨对待。必须要做到基本词义理解准确和规则语法解构准确。

  2.理解问题

  这是一个基于文法,进一步对技术本身是否理解准确的问题,可以分为3项来讨论:

  1)术语

  一般翻译公司的译员在翻译时,显示器上只有三样东西,原文,译文,词典,如果还有第4样,也只是网页版本的在线词典。也就是说,技术内容是怎样描述的,他们让词典来决定。当然,词典本身也提供多个词义让译员选择,但由于每个具体技术领域具有自己的行内术语库,因此,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领域可能有不同的词义,而词典可不会告诉你“就是这个了”或者“我的都不对,请想办法再找找”。

  另外,对于具有如此多创新技术的专利文献,尤其是在现有技术词汇、现有术语不足以完整地、恰当地描述一项技术特征时,发明人(以及后续的专利撰稿人)往往会利用现有的术语来新造词,或借用一些其他领域的从某些方面来看较为相近的术语。当离线/在线词典是译员唯一的翻译工具时,对于这些术语,要么从词典直接找到对应的翻译,要么生硬拼凑,而更有些是“你以为你找到了”。

  反过来说,词典里找到的某一具体领域的行内翻译,不一定通用于其他领域,例如spacer,词典为垫圈,常用于机械连接件。但在同样的机械领域的另一技术方案中,其可能为更宽泛的“间隔器”。

  因此,对于译员的挑战时,他是否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来准确地翻译出每一术语。

  2)短语

  我们的汉语,由字组词,由词组句,属于十分离散的语言。当将一个词从一个句子拆分出来,安放到另一句子后,该词的意思一般不会变化。而英语与汉语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它由丰富的灵活的短语词组组成,短语词组之间又可由多义性的功能词,例如介词等连接。因此,对于各种灵活的短语词组,若强行用各单词对应的中文来拼凑直译,一方面偏离原意,另一方面可能影响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或使权利要求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不同的功能词在不同的句型、不同的语境中的意思也可能不同。

  3)句子

  专利文献中含有大量的长句,若句子成分、从句太多,在理解时容易出现歧义,导致错误的翻译。尽管断句是避免歧义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若对原句的各成分的逻辑关系理解错误,断句过程本身也会出错,仍可导致错误的翻译。有些译员通过语法规则来判断某一句子可以这么理解或这么断句,但不等于它应该这么理解或这么断句,或者不等于原句作者想表达的是这么理解或断句后的意思。

  3.通顺问题

  如果说上一问题的原因是理解不当,则这一问题是关于理解正确后,中文本身表达是否恰当的问题。对于普通文献,这可能只是一个优雅和易读性的问题,但对于专利文献,不通顺的话可能会造成句义不清楚和歧义等问题。尤其是,若在关键的发明点、技术效果描述时产生这些问题,将可能给专利的授权前景和稳定性带来隐患。

  4.专利法规的适应性

  外国专利申请通过PCT途径或巴黎公约进入中国时,最终提交文件需要符合中国专利法规,不单有各种形式上的适配问题,更有例如可授权客体这类实质问题,一般翻译公司的译员是不会考虑这些问题,而只会忠于原文地提供译文。前一问题会导致在专利的初审阶段和实质审查阶段带来额外的补正和审查意见,后一问题则会使得专利申请无法授权,例如思维规则、医疗方法、博彩类主题等。